修正肺宁颗粒提醒:警惕气管异物:幼儿的高危“杀手”
修正肺宁颗粒提醒:警惕气管异物:幼儿的高危“杀手”
11月28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从沈阳男孩明明(化名)的右侧支气管取出了一块0.5×0.25cm的鱼骨。在此之前,3岁半的明明已经饱受肺炎折磨一年零两个月,根源就是呛入气管的这块鱼骨堵塞了气道,分泌物排不出来,导致肺炎反复发作。
来自医院的数据显示,儿童气管异物伤害呈高发趋势,山东淄博中心医院仅10月28日就收治了4例气管异物患儿;湖南省儿童医院2006年1月到2010年7月共收治气管异物患儿2640例,今年1-7月已达563例。
气管异物是造成儿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人群为0至5岁,男童明显多于女童,农村儿童多于城市儿童,5岁以下占各年龄段的88.5%。今年下半年以来,媒体报道了多起儿童气管异物致死事件:6月14日,甘肃兰州市某幼儿园5岁男孩安安在吃早餐时,不慎将食物吸进气管,导致窒息死亡;9月16日,河南兰考县张姓夫妇两岁的儿子小明被食物卡住窒息死亡。
面对高发而且凶险的儿童气管异物事件,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孩子的气管如此容易误入异物?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
窒息夺命只在瞬间
咽喉部位是“气管”和“食道”的交汇处,吸入的气体和吞咽的食物在这里分道扬镳,各走各的道。气管(喉腔、气管、支气管)只供气体通过,容不得任何液体、固体物质进入。一旦进入,则称为“气管异物”,轻则呛咳,重则窒息;同样,正常情况下,气体也不进入食道和胃肠。
而管理这个交通要道分流的就是“会厌”——喉腔开口处的一个舌形活盖。平时呼吸、说话时会厌向上开放,气体自由进出气道;吞咽东西时则向下盖住喉腔,使水和食物不至于进入气道。会厌的分流功能受神经系统吞咽反射功能的自动控制,而婴幼儿因吞咽反射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故易发生液、固体物质误入气道的“交通事故”。气管异物一旦发生,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窒息。所谓窒息,就是呼吸道被阻塞或闭塞,空气无法吸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数分钟后就会因急性缺氧而死亡。例如,2010年6月12日,山东聊城两岁半的女童在吃葡萄时被卡住气管,从事发到送入医院不过20分钟,可孩子却已永远停止了呼吸。
保持冷静,科学排出异物
异物进入气管,孩子一般会出现脸色青紫、呼吸困难的症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很危险的,如不及时急救,会有生命危险,看护人员应该镇静,并设法使患儿安静,减少哭吵,尽快将患儿送就近医院急救。对于情况非常危急的,例如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引起窒息时,超过4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必须正确急救,迅速地解除异物卡喉引起的呼吸道阻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主任赵晓东告诉本报记者,气管异物发病突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是导致儿童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就显得非常重要。当气道异物发生时,不要慌乱,应当大声呼救,获得附近其他大人的协助;尽量安慰年龄较大的儿童,使其安静、合作,减少氧耗,减轻缺氧症状。如面色青紫明显,甚至已经出现昏迷、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采取以下方法急救:
如果是婴儿,可把他整个倒提着,头朝下然后拍其后背,使食物吐出来。
对于年纪较小的幼儿,可把患童抱起成头低脚高的位置,以小臂托住其胸腹部,另一手在背后肩胛之间用力拍击数次,如无效时则双手在腹部向上推压数次。
对于年纪较大的幼儿,则可以用Heimlich急救法(即海氏手法,又叫做“腹部冲击法”),原理是在上腹部猛推,以抬高膈肌而使得空气由肺内压出,如此产生人工咳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排出。第一步:抢救者站在被抢救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被抢救者的腰部;第二步:一手握拳,将握拳的拇指一侧放在被抢救者胸廓下肚脐上的腹部;第三步:用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后向上重重压迫被抢救者的腹部,注意不能用拳击和挤压胸廓,不能用双臂加压。重复动作,直到异物被排出。
防患于未然,远离气管异物
专家指出,气管、支气管异物其实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孩子的监护人应增强防护意识,防患于未然:不要给幼儿玩纽扣、钱币、玻璃球、橡胶嘴及较小的玩具;幼儿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更不能带壳给孩子玩,吃前大人应剥皮去壳并将果实砸碎;吃果冻不能整块吞入口内,要将其在碗内切碎分成小块再吃;有的家长对拒服药物的孩子,采取捏着鼻子灌药的办法,这也是非常危险的,捏住鼻子,幼儿用口喘气,极易将药水吸入气道;让孩子养成认真吃饭的习惯,切不可把吃饭当做游戏,或边玩边吃,以免食物被误吸;不要养成口含玩物的习惯,在孩子吃东西时,不要惊吓、逗弄或打骂孩子;小儿玩气球时应非常注意,绝不可将气球碎片放在嘴上吸着玩。
修正肺宁颗粒中的返魂草药物有效因子,可在病灶部位形成保护膜,并阻断病菌入侵,在各种病毒性流感、季节性流感综合感染期,服用修正肺宁颗粒,因其较好的抗病毒功效,可以有效预防各种流感引发的肺内感染及呼吸道感染,呵护您的肺部健康。
来自医院的数据显示,儿童气管异物伤害呈高发趋势,山东淄博中心医院仅10月28日就收治了4例气管异物患儿;湖南省儿童医院2006年1月到2010年7月共收治气管异物患儿2640例,今年1-7月已达563例。
气管异物是造成儿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人群为0至5岁,男童明显多于女童,农村儿童多于城市儿童,5岁以下占各年龄段的88.5%。今年下半年以来,媒体报道了多起儿童气管异物致死事件:6月14日,甘肃兰州市某幼儿园5岁男孩安安在吃早餐时,不慎将食物吸进气管,导致窒息死亡;9月16日,河南兰考县张姓夫妇两岁的儿子小明被食物卡住窒息死亡。
面对高发而且凶险的儿童气管异物事件,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孩子的气管如此容易误入异物?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
窒息夺命只在瞬间
咽喉部位是“气管”和“食道”的交汇处,吸入的气体和吞咽的食物在这里分道扬镳,各走各的道。气管(喉腔、气管、支气管)只供气体通过,容不得任何液体、固体物质进入。一旦进入,则称为“气管异物”,轻则呛咳,重则窒息;同样,正常情况下,气体也不进入食道和胃肠。
而管理这个交通要道分流的就是“会厌”——喉腔开口处的一个舌形活盖。平时呼吸、说话时会厌向上开放,气体自由进出气道;吞咽东西时则向下盖住喉腔,使水和食物不至于进入气道。会厌的分流功能受神经系统吞咽反射功能的自动控制,而婴幼儿因吞咽反射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故易发生液、固体物质误入气道的“交通事故”。气管异物一旦发生,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窒息。所谓窒息,就是呼吸道被阻塞或闭塞,空气无法吸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数分钟后就会因急性缺氧而死亡。例如,2010年6月12日,山东聊城两岁半的女童在吃葡萄时被卡住气管,从事发到送入医院不过20分钟,可孩子却已永远停止了呼吸。
保持冷静,科学排出异物
异物进入气管,孩子一般会出现脸色青紫、呼吸困难的症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很危险的,如不及时急救,会有生命危险,看护人员应该镇静,并设法使患儿安静,减少哭吵,尽快将患儿送就近医院急救。对于情况非常危急的,例如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引起窒息时,超过4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必须正确急救,迅速地解除异物卡喉引起的呼吸道阻塞。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主任赵晓东告诉本报记者,气管异物发病突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是导致儿童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就显得非常重要。当气道异物发生时,不要慌乱,应当大声呼救,获得附近其他大人的协助;尽量安慰年龄较大的儿童,使其安静、合作,减少氧耗,减轻缺氧症状。如面色青紫明显,甚至已经出现昏迷、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采取以下方法急救:
如果是婴儿,可把他整个倒提着,头朝下然后拍其后背,使食物吐出来。
对于年纪较小的幼儿,可把患童抱起成头低脚高的位置,以小臂托住其胸腹部,另一手在背后肩胛之间用力拍击数次,如无效时则双手在腹部向上推压数次。
对于年纪较大的幼儿,则可以用Heimlich急救法(即海氏手法,又叫做“腹部冲击法”),原理是在上腹部猛推,以抬高膈肌而使得空气由肺内压出,如此产生人工咳嗽,将阻塞气道的异物排出。第一步:抢救者站在被抢救者背后,用两手臂环绕被抢救者的腰部;第二步:一手握拳,将握拳的拇指一侧放在被抢救者胸廓下肚脐上的腹部;第三步:用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后向上重重压迫被抢救者的腹部,注意不能用拳击和挤压胸廓,不能用双臂加压。重复动作,直到异物被排出。
防患于未然,远离气管异物
专家指出,气管、支气管异物其实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孩子的监护人应增强防护意识,防患于未然:不要给幼儿玩纽扣、钱币、玻璃球、橡胶嘴及较小的玩具;幼儿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籽、花生米、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更不能带壳给孩子玩,吃前大人应剥皮去壳并将果实砸碎;吃果冻不能整块吞入口内,要将其在碗内切碎分成小块再吃;有的家长对拒服药物的孩子,采取捏着鼻子灌药的办法,这也是非常危险的,捏住鼻子,幼儿用口喘气,极易将药水吸入气道;让孩子养成认真吃饭的习惯,切不可把吃饭当做游戏,或边玩边吃,以免食物被误吸;不要养成口含玩物的习惯,在孩子吃东西时,不要惊吓、逗弄或打骂孩子;小儿玩气球时应非常注意,绝不可将气球碎片放在嘴上吸着玩。
修正肺宁颗粒中的返魂草药物有效因子,可在病灶部位形成保护膜,并阻断病菌入侵,在各种病毒性流感、季节性流感综合感染期,服用修正肺宁颗粒,因其较好的抗病毒功效,可以有效预防各种流感引发的肺内感染及呼吸道感染,呵护您的肺部健康。
新年来了哦- 帖子数 : 355
注册日期 : 14-01-13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